威海知名民事律师
法律咨询热线:13061168997
当前位置: 首页 > 律师文集 > 房产买卖

经济适用房贷款方式 全款买房可以提取公积金吗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4日 Tags: 经济适用房贷款方式,全款买房可以提取公积金吗  来源: 威海知名民事律师     http://www.whzmlvshi.cn/

 刘建忠律师,威海知名民事律师,现执业于山东康桥(威海)律师事务所,执业以来,坚持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敬业勤勉、诚实信用” 的服务宗旨,精益求精地承办每一项具体法律事务、每一个案件。独到的诉辩思维、娴熟的诉讼技巧、精湛的辩论技能和自如的法庭发挥以及对待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广大当事人的高度赞许。

  

经济适用房贷款方式

  房子是人民最关注的物品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住房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每一个老百姓来说,一套住房是家庭最重要的不动产,那么经济适用房贷款方式是什么下面就由为您介绍。

  一、什么是经济适用房

  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根据国家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安排建设的住宅。由国家统一下达计划,用地一般实行行政划拨的方式,免收土地出让金,对各种经批准的收费实行减半征收,出售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按保本微利的原则确定。经济适用房相对于商品房具有3个显著特征:经济性、保障性、实用性。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经济适用房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限价商品房按照;以房价定地价;的思路,采用政府组织监管、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在土地挂牌出让时就已被限定房屋价格、建设标准和销售对象,政府对开发商的开发成本和合理利润进行测算后,设定土地出让的价格范围,从源头上对房价进行调控。限价房就是国家给的硬性指示,就是死的价格,开发商没有权利更改。简单理解,就是限房价、限地价的;两限;商品房。其价格比经济适用房高,限价房作为政府在一定时期内调控房地产市场、调节住房供需矛盾的有效手段,由政府成立的全资国有公司负责建设。销售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定价原则按照比周边同类商品住房低20%-25%确定。销售价格在预售时向社会公布,公布价格应为该限价房楼盘的最高价。购买限价房应自购房合同备案5年后方可上市交易。经济适用房属于政策性住房,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经济适用房自购买合同备案之日起,不满5年不得直接上市交易。购房人因各种原因确需转让经济适用房的,由住房储备机构按照届时同类经济适用房价格进行回购。

  经济适用房是指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特点。经济性是指住宅价格相对市场价格而言,是适中的,而不是降低建筑标准,它是国家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而修建的普通住房。平价房是指以成本加上3%的管理费作为销售价格向大多数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的住宅。成本由征地和拆迁补偿费、勘察和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住宅小区基础建设费、管理费、贷款利息和税金等七项因素构成。

  获得土地的方式不同,经济适用房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免交土地出让金;商品房采用出让方式须交纳土地出让金;成本结构不同;租售政策不同,经济适用房只售不租,商品房不受限制;购买条件和对象不同,经济适用房享受政府优惠,其购买对象是特定的,只供给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因而要实行申请审批制度,商品房购买对象和条件不受限制;价格政策不同经济适用房出售实行政府指导价,不得擅自提价出售。商品房出售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 居民个人购买的经济适用房产权归国家; 房屋的产权分四部分:使用权、占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与商品房相比经济适用房的产权只在收益权上与它们不同。商品房上市出售后,收益全部归个人所有。

;;

  二、经济适用房的购买限制

  凡购买经济适用房,须由职工所在单位出具住房、收入情况调查和审查证明,由经济适用房项目建设单位进行审核,符合条件后方可购买。经济适用房销售的价格,按保本微利的原则确定。低基准价为每平方米1500元,根据地段等方面情况不同,各处的房价有所不同。其销售价格由以下因素构成:征地和拆迁补偿、安置费;勘察设计和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费;以上4项之和为基数的2%以下的管理费;贷款利息;税金等。

  符合条件的家庭只能购买一套经济适用住房。购买的经济适用住房《房屋所有权证》上应当分别注明经济适用住房、划拨土地和准许上市日期。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满五年后可以以市场价上市出售;出售时应当按照规定补缴差价款、缴纳有关税费。

  购买人按市场价出售后不得再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如需换购,必须以届时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出售给取得经济适用住房资格的家庭后,方可再次申请

  三、经济适用房贷款方式

  经济适用房贷款方式的操作过程基本与商品房的个人购房贷款操作方式相同。一般分为 抵押贷款、质押贷款、保证贷款和抵押加保证贷款四种方式。

  1、抵押贷款

  抵押贷款指借款者以一定的抵押品作为物品保证向银行取得的贷款。它是银行的一种放款形式、抵押品通常包括有价证券、国债券、各种股票、房地产、以及货物的提单、栈单或其他各种证明物品所有权的单据。贷款到期,借款者必须如数归还,否则银行有权处理抵押品,作为一种补偿。

  2、质押贷款

  质押贷款是指贷款人按《担保法》规定的质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动产或权利为质押物发放的贷款。可作为质押的质物包括:国库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金融债券、AAA级企业债券、储蓄存单等有价证券。出质人应将权利凭证交与贷款人,《质押合同》自权利凭证交付之日起生效。以个人储蓄存单出质的,应提供开户行的鉴定证明及停止支付证明。

  3、保证贷款

  保证贷款指贷款人按《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方式以第三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本息时,按规定承担连带而发放的贷款。保证人为借款提供的贷款担保为不可撤销的全额连带保证,也就是指贷款合同内规定的贷款本息和由贷款合同引起的相关费用。保证人还必须承担由贷款合同引发的所有连带民事。

  4、抵押加保证贷款

  当前采用较多的是以所购的经济适用住房房产作为抵押物的抵押贷款方式。其他三种方式在购房者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采用。

  以上就是整理的关于经济适用房贷款方式的相关问题,住房关系到每一位百姓和家庭的生活,我们对经济适用房的贷款方式有更多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寻找适合自己财力的购房方式,寻找到自己温馨的家。

全款买房可以提取公积金吗

  我们常说的五险一金的“金”就是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一般是用人单位和职工一起缴纳的,住房公积金一般是买房人办理按揭贷款的时候提取的,那么全款买房可以提取公积金吗阅读完以下为您整理的内容,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的。

  一、全款买房可以提取公积金吗

  全款买房可以提取公积金的。全款买房提取公积金,需要提供个人资料外,还需要提供购房合同,以及付款的发票,一定要发票,收据都不得少。提取公积金需要的资料:

  1、购房合同或购房协议的原件及复印件;

  2、购房发票的原件及复印件;

  3、提取职工本人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4、提取职工本人的银行储蓄账号;

  除购房外还有如下13种条件,只要符合其中之一,并且按照具体公积金管理部门的要求和流程办理相应提取手续。

  1、购买自住住房的。

  2、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

  3、退休的。

  4、死亡的,包括法院宣告死亡的。

  5、因特殊原因与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关系,如职工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6、因用人单位原因终止劳动关系,劳动者可提取住房公积金。

  7、出国出境定居的。

  8、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

  9、支付房租的。

  10、缴存人及配偶或子女因患重大疾病,或遭遇重大灾难事故,造成家庭生活严重困难的。

  11、领取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缴存人,凭相关证明材料可申请提取本人和配偶的住房公积金。

  12、正在归还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或支付房租的,凡涉及前两条情形,应先提取个人公积金归还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本息或房租。

  13、非成都市户籍职工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离开成都市,或者成都市户籍职工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且户籍迁出成都市的。可以一次性提取本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内本息余额并注销个人账户。

  14、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公积金提取时间间隔是多久

  若是非按揭购买一手房的,申请日期不超过自支付最后一笔房款之日起两年;若您是非按揭购买二手楼的,自取得契税税收缴款书之日起两年内申请;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申请的,以后可每半年提取一次,直至提取额达到实际支付的购房款。若从未在上述规定的时间内提出首次申请的,则视为自动放弃,不能通过该房屋申请办理。职工每半年提取一次,即上次提取转账时间与下次提取转账时间间隔必须满6个月或以上,即上次提取到帐时间与下次提取到帐时间间隔必须满180天或以上。

  法律依据: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第二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

  1、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2、离休、退休的;

  3、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

  4、出境定居的;

  5、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

  6、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

  以上就是为您整理的最新全款买房可以提取公积金吗的法律知识。综上,全款买房可以提取公积金,买房人带起好相关的资料到银行办理手续就可以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律师,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首页| 律师介绍| 专长领域| 法律文集| 相册影集| 案件委托| 人才招聘| 法律咨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All Right Reserved 威海知名民事律师
All Right Reserved Copyright@2024 版权所有 法律咨询热线:13061168997  技术支持: 大律师网